方声按照一定方式、形式排列组合即曲调 干戚羽旄跳舞时所持的四
方:声按照一定方式、形式排列组合,即曲调。
干戚羽旄:跳舞时所持的四种舞具。干,盾。戚,斧形的器具。羽,雉羽。旄,旄牛尾。“音”的缘起,是从人心所产生的。人心被触动,是外界事物触发的结果。有感于外界事物而心动,所以用“声”表现出来。不同的声彼此应和,所以产生变化。变化而成为一定的形式,就称作“音”。排列这些“音”而且配上乐器演奏,并手持干、戚、羽、旄跳舞,就称作“乐”。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 [] ;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 [2] ;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 [3] ;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噍(jiāo):急促。杀:衰微。
啴(chǎn):宽舒。
发:扬。“乐”,是从“音”产生的,它的根源在于人心感应外界的事物。因此当哀伤的心有所感应时,发出的声音是急促而悒郁的;当欢乐的心有所感应时,发出的声音是宽绰而舒缓的;当喜悦的心有所感应时,发出的声音是开朗而自由的;当愤怒的心有所感应时,发出的声音是粗暴而严厉的;当虔敬的心有所感应时,发出的声音是刚直而廉正的;当爱慕的心有所感应时,发出的声音是和美而温柔的。这六种声音,并非天性,而是受到外界事物感动才发生的。因此前代先王对于能感动人的事物十分慎重。所以用礼制来引导人民的心志,用音乐来和同人民的声音,用政治来齐一人民的行止,用刑法来防止人民的奸邪。礼、乐、刑、政,它们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都是用来统一人民思想而使社会安定、天下大治的。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 [2] ,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3] 。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生人心者也:本篇第六节作“生于人心者也”。
- 本合髻唐宋以后的一种婚俗以新婚男女的头发作为婚姻结合的信物即[图]
- “童蒙吉”的意思是儿童愚昧无知是吉利的首先从儿童的特性来看儿[图]
- “赫矣圣唐大哉灵命时维大始运钟上圣天纵皇储固本居正;机悟宏远[图]
- 兴起胥相互渐(jiān)欺诈泯泯棼棼纷乱的样子罔无中通“忠”[图]
- 当初殷浩过世大司马桓温派人送信吊唁殷浩子殷涓不回信也不去回拜[图]
- 法藏比丘通过修身、口、意三业清净之行修得正报庄严口气香洁容色[图]
- “《老子》曰”句引文见《老子》七十八章晋国讨伐楚国攻入九十里[图]
- 规矩圆规和曲尺人道为人、治国的原则足礼重视礼无方无道指不走正[图]
- 冬楚国人攻伐宋国围困缗邑城邑不说围困这里说围困是为什么?是半[图]
- 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非错误名称作归回到无指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