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臣是指向君主直言进谏的大臣阳城出任谏官五年却对朝政不闻不问
争臣是指向君主直言进谏的大臣。阳城出任谏官五年却对朝政不闻不问,韩愈为此写了这篇文章进行讽喻,说明谏官不应仅止于“独善其身”,而必须“兼济天下”才行。文章四问四答,层层递进,是“箴规”类文体的佳作。
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87:“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也。行古人之道,居于晋之鄙87,晋之鄙人薰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87。大臣闻而荐之,天子以为谏议大夫。人皆以为华,阳子不色喜87,居于位五年矣,视其德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
谏议大夫:掌侍从规谏的官,属门下省。
晋:古国名。阳城曾隐居的中条山(在今山西南部)、陕州夏县(治所在今山西夏县)都是古代晋国所辖地区。鄙:边境。
薰:熏陶,感染。几:将近,几乎。
阳子:即阳城。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有人向我问起谏议大夫阳城,说:“阳城可以算得上有道德的人吧?他学问广博而且见多识广,却不想出名。他身体力行古人的立身处世之道,居住在晋地边远的边境,当地人受到他品德的熏陶而品行善良的将近千人。有的大臣听说后就荐举他,天子任命他为谏议大夫。人们都觉得这是他的荣耀,却看不见阳城有什么得色,他任职已经有五年了,品行仍然和隐居的时候一样。难道他会因为富贵而改变心志吗?”
愈应之曰:“是《易》所谓‘恒其德贞’而‘夫子凶’者也87。恶得为有道之士乎哉87?在《易·蛊》之上九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蹇》之六二则曰:‘王臣蹇蹇87,匪躬之故87。’夫亦以所居之时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也。若《蛊》之上九,居无用之地,而致匪躬之节,以《蹇》之六二,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则冒进之患生,旷官之刺兴88。志不可则88,而尤不终无也88。今阳子在位不为不久矣,闻天下之得失不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为不加矣,而未尝一言及于政。视政之得失,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88。问其官,则曰:‘谏议也。’问其禄,则曰:‘下大夫之秩也88。’问其政,则曰:‘我不知也。’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且吾闻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88今阳子以为得其言乎哉?得其言而不言,与不得其言而不去,无一可者也。阳子将为禄仕乎?古之人有云:‘仕不为贫,而有时乎为贫。’谓禄仕者也。宜乎辞尊而居卑,辞富而居贫,若抱关击柝者可也88。盖孔子尝为委吏矣88,尝为乘田矣88,亦不敢旷其职,必曰:‘会计当而已矣88。’必曰:‘牛羊遂而已矣89。’若阳子之秩禄,不为卑且贫,章章明矣89,而如此其可乎哉?”
《易》:原文在恒卦六五中为:“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恶(wū):怎么。
蹇蹇(jiǎn):忠直的样子。
匪(fēi):同“非”。躬:自身。
旷:空缺,荒废。刺:讥刺,指责。
则:法则。这里指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