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表明轻松的台阶,其实也正是秦国的大阴谋:倘若赵国和秦国,真的确立了这样的君臣关系,也就确立了秦国至高无上的地位,从此之后,他们就完全可以以此为口实,继续肆无忌惮地侵占赵国的土地。以前是明火执仗的强盗,这下却成了耀武扬威的主子。算盘打得极精。可如此精明的算盘,就算大臣们看出来又有什么用呢?关键一条是,魏国等主要国家,也都积极支持,邯郸打得水深火热,他们也是提心吊胆,生怕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只要赵国低头认了这,秦国也就能消停个三年五载,至于以后呢?先应付眼前再说,哪里还管得了洪水滔天。
总之,倘若这件事办成,秦国就毫无疑问,又啃下了一块大肥肉,一统天下的步伐,必然就会加速度。
可就是在这个历史时刻:鲁仲连横空出世了。
他专门来到了朝堂上,就像当年舌战田巴一样,这次他的态度更加暴烈,在赵国的朝堂上,一件一件历数秦国欠下的各类血债,把秦国的虎狼性格,揭露得淋漓尽致不说,更掷地有声地扔下一个誓言:吾不忍为之民也!就是死,也绝不做秦国的百姓!
他的这番慷慨陈词,仿佛一阵响亮的耳光,顿时打醒了赵国君臣上下:是啊,他一个齐国人都如此激动,我们为什么要?
长平的血债历历在目,几乎每一个邯郸的家庭,都在对秦国的战斗中,失去过至亲和骨肉,承受过家人离散的痛苦,当长平大战的败报传来的时候,赵国上下家家号哭,那悲惨的景象难道就忘记了吗?
难道就这样认命,乖乖地引颈就戮,迎接秦国随后到来的征服和屠杀?难道就这样丧失掉最后抵抗的勇气,低三下四地接受做亡国奴的命运?要知道赵国,从来都是以铁血刚勇著称,当年一个小小的晋阳,都可以扛住智家的铁壁合围,当年在缺衣断粮,整个城池甚至被大水淹没的时候,都从来没有屈服过,难道今天,赵国人就要低下高贵的头颅?
在鲁仲连近乎残酷的痛骂中,所有的赵国人,心都似滚滚开水一般沸腾,先祖往昔铁血的勇气顿时复苏。整个邯郸城,在一片残破和血泪中,从百姓到士兵,每个人都几乎强忍着疼痛站立起来,血红的眼睛望向了凶神恶煞的秦兵:来吧!
满以为算盘如意的秦军,就这样看到了惊愕的一幕,在近乎绝境的邯郸城上,守城的军民们骤然爆发出了无比的勇气,和潮水般汹涌攻击的秦军,展开了最后也是最决死的大战。也正是这样惨烈的厮杀,极大地震撼了原本还在观望的魏军。那声声传来的喊杀声,更似一股疯狂传播的热流,瞬间激起了赵魏战士们共同澎湃的死战之心:窃符救赵的壮烈场面,就这样如闪电一般爆发,将气势汹汹的秦军,瞬间打回了原形!
在这场赵国灭顶之灾终于解围后,被鲁仲连激起血性勇气的赵国人,也深深地记住了这位大师杰出的才华,但接下来令赵国人动容的,却还有他高贵的品质。
在赵国的庆功宴上,为了表达对鲁仲连的感激之情,平原君特意安排,使人送来了千两黄金。可面对这黄澄澄的财富,鲁仲连的脸皮都不眨一下,反而轻轻一笑,说出了一番闪光的豪言:对于天下士人来说,真正的价值是帮助世人解决苦难,而不是追求财富,否则我们不是和商人没有区别了吗?说罢,他拱手告辞,飘然远去,留给赵国人的,就是这最后高风亮节的神迹。
然而这样的行为,对于鲁仲连来说也是正常,更是他与苏秦、张仪等人最大的区别,当绝大多数的辩士,都在为建功立业的目标奋斗时,鲁仲连却有着更加飘然高远的追求,他所追求的,绝不是个人的荣耀辉煌,相反却是心中一直奋斗不息的信念。为了天下的大义,他可以甘冒险地,出生入死,又可以功成不居,飘然而去。
其实平原君哪里知道,早在当年辅佐田单时,鲁仲连真正出名的,就同样有这番高贵的精神,他的这两次主意,帮助齐国击退了外侮,如此惊天功劳,也令田单十分赞赏,更许诺了高官厚禄,可面对如此大好前途,鲁仲连更是眼皮子都不眨:早在田单攻打聊城的时候,他就因为鄙视田单屠城的行为,决定和他分道扬镳。因此当齐国度过危机后,他便不顾田单的挽留,执意归隐东海,留下一段轰动列国的传说。
扑朔迷离的结局
在《史记》的记录中,成功激起邯郸血战勇气的鲁仲连,在这次绝唱般的演出后,就选择了归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