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娄底KTV招聘网 > 娄底热点资讯 > 娄底励志/美文 >  侨置州县越来越多,造成政区繁杂,导致“民少官多,十羊九牧”隋

侨置州县越来越多,造成政区繁杂,导致“民少官多,十羊九牧”隋

2022-06-28 01:05:18 发布 浏览 419 次

侨置州县越来越多,造成政区繁杂,导致“民少官多,十羊九牧”。隋朝统一南北后,开始重新划定政区,大举并省州县,并改州为郡、以郡统县。这才彻底根除掉侨置州县问题。

最后说一下魏晋时期各国的疆域问题。

首先,各国疆域并非固定不变,而是经常变化,我们只能指出它们大致的疆域所在,而做不到精确的表述。三国时期,曹魏和吴蜀基本上沿着淮河、秦岭一线对峙,其中曹魏在中部突出到现在的湖北中部一带;而东吴和蜀汉基本沿着现在的三峡、贵州东部、广西西部一带对峙。东晋和北方对峙时期,南北分界线变化无常,极是复杂,大致上是沿着淮河、秦岭一线南北移动,最南移动到长江沿线,最北推进到现在的黄河北岸。包括东晋在内的南朝历代,比较稳定的疆域范围,北抵淮南、江北,东及东海,南达南海兼有交趾。比较特殊的是巴蜀和汉中地区,先是被成汉占领,后为东晋收复;后来又落入前秦苻坚之手,继为东晋叛乱的地方官谯纵割据,到东晋末年被重新收复。南方疆域最大的时期是东晋末年刘裕北伐时期。刘裕平南燕、灭后秦,收复山东、关中等地,使得东晋疆域北抵黄河,西到陇西,范围之大不仅居东晋之首,而且为东晋南朝270余年间所仅见。不过这一盛况维持的时间十分短暂,关中很快沦陷,河南、淮北也逐渐为北魏所侵夺。到南朝时,南方疆域又恢复到东晋原有的版图。

其次,在军事对峙上,北方占据优势,南方基本采取守势。从东吴到东晋,再到之后的宋齐梁陈都是如此。南朝对北方采取以守为主的防御战略,力求发挥水师和水战的优势,对抗北方骑兵。(当年赤壁大战,南方就是如此取胜的。)因为经济和武备南方均弱于北方,南方政权高度重视防守,高筑墙、广积粮,修建了一系列军事重镇。寿阳、合肥、历阳、广陵、京口、襄阳、樊城、武昌、浔阳等城市的兴起,都是出于军事的需要,驻扎着南方军队的主力。比较特殊的还是四川地区。四川地区在地势上处于江南和两湖的上游,俯视后者,更要命的是分割了南方的长江天险。所以,灭南方者必先夺取四川(比如西晋灭吴),守南方者必先寻求保全四川(比如东晋历次都是先收复四川,才能北伐成功)。

五〇、魏晋人怎么过日子

魏晋时期的人们穿什么样的衣服,吃什么东西?魏晋时代社会风俗如何,他们过春节吗?魏晋人的生活负担如何?他们读书写字吗,又用什么写字呢?

这些都涉及魏晋时期人们的生活。讨论魏晋人的生活,必须分清楚两个断层:因为南北分裂局面的存在,南方人和北方人的生活是不同的;又因为社会分等级,贫富和权力差距巨大,贵族和普通百姓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上。

贵族们引领了魏晋豪奢的社会风气。几万钱吃一顿饭还觉得没有下筷子的地方,杀一头牛就为了尝一口牛心的味道,熏衣粉面走路都需要佣人扶持,这些都是典型的贵族生活场景。魏晋盛行厚葬,富人陪葬品丰厚,客观上也主张了盗墓的风气。乱世中枭雄特别喜欢盗掘魏晋坟墓,不知道魏晋贵族们知道后做何感想?石崇的斗富、王济的金沟,后人大可以批评他们的浪费,批评他们豪奢误国。魏晋贵族阶层发展为门阀世族后,都非常重视子弟的文化教育,日常言行务求文雅,喜欢以玄学清谈和诗文唱和,其中固然有矫情和寄生的成分在,但客观上推动了魏晋文化的发展。门阀世族掌握的文化是魏晋社会的支柱内容。

琅琊王氏子弟王筠曾说:“世传安平崔氏、汝南应氏等家族相继以文采著称,可他们不过传了二三世而已,不想我们王家一样七代以来人人有文集,文化昌盛。”王家七家人的文集肯定有水分在其中,可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来门阀世族对文化教育的重视。比如世族颜之推就提醒世族子弟们不要放松了文化学习:“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他的观念颇具代表性,世族们认为文化层次的高低也是区别豪族和寒门的一大标准,维持门第的一大利器。魏晋的世族子弟都具备相当的文化层次,使得书声在乱世中朗朗不绝。玄学的发展带动了思想的活跃和进步,这也得感谢世族文化。如果不是一群衣食无忧的人,谁还会整天清谈?尽管清谈于时局和现实事务无补,谈话者却谈出了境界,活出了精神。比如同样是酗酒,刘伶喝醉了就能说出“死便掘地以埋”的话来。而同样是喝水,晋代的士人就知道把水烧开了然后加上南方的茶叶泡茶喝。喝茶开始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南方的制茶业也因此发展。

世族子弟的日常生活基本上是读书、会客、清谈、酗酒、喝茶,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与之有天壤之别,够得上“悲惨”标准。

门阀世族的富庶豪奢并不代表魏晋整个时代的富裕,事实上魏晋因为战乱,总体上是中国历史上的贫困时期。两汉已经相当发达的货币贸易退化为了以物易物的原始贸易。战乱直接影响到商业衰落,土地荒芜,百姓困苦,以实物交换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兴起,成为魏晋时期经济形态的主流。用来当做货币的实物,以谷米麦粟等农产品以及绢布绫绵等布帛为主。也就是说,魏晋时期的普通人不知道货币为何物。他们计算家产和税负的标准是:张三的家产值几头牛?李四的田地今年能收多少石麦子?我到秋天应该交给官府多少匹绢?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